剧集名称 | 发行时间 | 总集数 |
---|---|---|
神魔英雄传之血魔劫 | 2003年8月 | 44 |
神魔英雄传之情海魔涛 | 2004年8月 | 48 |
神魔英雄传之魔纪天下 | 2005年10月 | 30 |
神魔英雄传之魔云战韬 | 2017年8月 | 连载中 |
写作论文期间,阅读了不少布袋戏相关著作,但提及萧建平的少之又少,更遑论专文介绍,一位不论是外台或电视布袋戏皆曾叱吒风云,又受同业推崇担任两届台湾省地方戏剧协进会理事长的艺师,竟未受到重视,颇令人讶异。我期望透过对萧建平电视布袋戏表演艺术的研究,能让布袋戏专家、学者注意到这位实力超群又备受同业拥戴的艺师,也期盼对布袋戏有兴趣的研究者,能多报导、探究自己家乡的布袋戏艺师,使更多人认识并了解他们对台湾布袋戏的付出与贡献,甚至欣赏他们的表演艺术之美
(林一芃《萧建平电视布袋戏的表演艺术研究——以〈神魔英雄传〉三部曲为例》,D,2016,P3)
台湾有能力竞演电视布袋戏的第三代演师都是经历过外台戏时期,在野台称霸一方的角色。直到今日,能在电视上播放自己的剧集,或是用DVD、录影带发行自己的作品,都被认为是金光布袋戏演师的莫大荣誉。由于拍摄电视布袋戏和演外台戏差别很大,很少有剧团能长青不谢,但是无论剧集的长短、风格、影响如何,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探索了电视布袋戏的潜力,作出了自己的创新,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不应该被遗忘在历史波浪之中。
今天我们想为大家推荐的便是萧建平先生的神魔三部曲(2003-2005),我们认为神魔系列高度凝练地表现出电视布袋戏的先天优势,可以作为欣赏电视布袋戏的范式。它巧妙地将戏剧的各个方面统一,呈现出精采绝伦的画面、真挚动人的情感。即使是在黯然落幕的十三年后,在众星放光的布袋戏界,它也作为永恒的经典而熠熠生辉。
古典重光:精致典雅的神魔传奇
现代的布袋戏已经离其滥觞越来越远,很难说电视布袋戏中有多少古典的元素,依托剪辑、特效,一些以前的技术活,似乎变得不那么艰难。剧集不断被拍摄,人物不断迭代,剧情就像东南派与西北派的争斗永不停歇,这些都传承了金光布袋戏的特色,同时迎合着不断变化的市场和观众,把观众“钉在电视机前”。但是我们知道,上世纪台湾的知识分子和学者对金光布袋戏抱不屑的态度,电视布袋戏引人注目的声光电的元素,更是被不断批评。古典布袋戏虽为阳春白雪,却被束之高阁,岌岌可危;而创新的电视布袋戏有着广泛的观众,却被视为下里巴人。这是神魔布袋戏诞生之时的历史环境,是同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同时期难以调和的矛盾。
神魔三部曲,即《血魔劫》、《情海魔涛》、《魔纪天下》,总体上属于五洲园系统。其拍摄的方法和黄氏相同,采用了当时新生的大型电视木偶以及摄影棚的基本设置,从配乐、剧情、表演方法来看,都是典型电视布袋戏模式。然而神魔却有保留了古典布袋戏的韵味和气质:首先是文雅精致、天然雕饰的台词:没有刻意使用深奥的字词、晦涩难懂的典故;没有对佛理禅机、儒学经文、道法思想的冗长讨论——神魔考虑的是台词整体的效果,试图让角色的语言契合到神魔世界观之中,只需要简单的口头禅、口癖,特殊的语言形式,就能表现出角色的鲜明特色。举例说明,五米天师常常把“讲话讲重点”,“再讲就起脚踢下去”(闽南语)挂在嘴边,这表现出他直爽暴躁,粗犷大方的脾气。但是毛道人却恰恰总是喋喋不休,吹嘘自己的能力,又让他有些呆头呆脑,令人发笑——这很好地塑造了一个丑角。刀者学生把人分成三级:“上级生”,“中级生”,“下级生”;评价他人常说“失味”,“合味”,“美味”,这些用语符合他“社会大学学生”(自诩)的身份,也表现出他带有江湖气,直爽自负,狷介疏狂的特点。二来是典雅的口白:萧建平先生曾跟随黄俊雄先生学习,其口白也有着五洲派典型的“五音分明”的特点,但他既不能像黄文择先生一样准确地演绎女声,也不能像黄文耀先生一样国台语夹杂,并创造大量“怪声”;萧建平先生的声音的特点是带有古典戏腔的韵味,他的生旦文戏温情脉脉,而武戏旁白富有力道,激情澎湃,他善于用声音表现人物的特点,多变的声线使得每一位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三是平实有力的剧情,神魔的整体基调是平淡的,它的剧情非凡,但不会为了非凡的剧情而牺牲剧集整体的连贯性,故事环环相扣,叙述和铺陈毫不突兀,观众只需舒舒服服地观赏,带入神魔庞大的剧情,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了,智斗、算计、阴谋,都不会藏在无人知晓的“伏笔”之中,但结果却又使人叹为观止。这和古典布袋戏的古册剧本类似,即使是平淡的剧情,也能带给人奇崛壮阔的美学意趣。四是操演技术,你可以在神魔看到早期小偶时代的抛偶技法,一直坚持使用这种方式的只有神魔和天宇而已。此外神魔的剪切、特效是建立在操偶之上,它更多的是真实地做出了这些效果,而不是寄希望于后期制作。
观看神魔布袋戏给人以极致愉悦之享受,正在于其将布袋戏的传统优势和电视布袋戏在表现手法上的优点相结合。接下来,我们会介绍一些金光戏中重要的部分,以及神魔三部曲是如何在这些要素上做到尽善尽美的。
一往深情:神魔架构下的“情海魔涛”
在许多的连续发行的布袋戏剧集里,似乎总能为故事归纳出一个“核心”,或者可以说是最大的特点——好比“时空”之于天宇,“循环”之于霹雳,“信仰”之于新金光——对于神魔来说,这个词是**“情感”**:是戏内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也是创作者对观众的温情考虑。
让我们此时真正地介绍神魔的背景故事:轩辕黄帝与蚩尤争战,最终留下白龙神剑与嗜血魔剑,定下白龙嗜血相争的命数,千百年来白龙与嗜血传人定期争斗引发世界动乱。然而神魔故事发生前,原定最近一次的相争却没有出现,直到学千秋与傀修罗争战意外释放潜藏的剑灵,也预示着新的祸劫将起……
这个开头当然并不能吸引大部分的观众,应该说明的是这是整个神魔发生时的背景故事,但是故事本身一直延伸到了上古魔界时期。白龙嗜血的故事为神魔开了一个头,同时也和后面的剧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能算是主要的故事。这里不是神魔的剧评文章,因此不过多剧透。我们只需要了解神魔的世界观是二元对立的,即“神”与“魔”,但是其故事却不是:神魔是偏向武侠的江湖故事,充满了江湖人的恩恩怨怨、情意与仇恨。这里的每一件故事,讲述都是“情”的羁绊和无奈,尽管每一位江湖人的身份各不相同,却都逃不过情感的束缚,走向必然的命运。整个三部曲甚至有不少对“情感”的明确强调,其中就包括第二部的绝好的名称:情海魔涛。
神魔的每一位角色(也许除得道尊者),都被裹挟在这情海魔涛之中,一方面是神秘高深的魔族带来的威胁,但更甚之的还是“情感”带来的无尽烦恼与悲剧。人身处社会之中,即使不入江湖,也免不了与人的联系,剪不断种种藕断丝连的情愫;无论修行高低深浅,也会委身于欲望与本性,导向无可避免的命运。神魔的每一位人物身上都能见到这个最大的线索,但最明显、着墨最多的就是当家主角道海逍遥・学千秋:(剧透)作为上古魔界的头号魔头,厌倦了世俗争斗,因无敌手而感到寂寞,投入昆仑门下学习五华圣气压制魔气,试图从头开始做一个普通人——他起名“学千秋”,表明自己总是在不断地学习正常人的情感和行为。然而他归于平凡的愿望却被昆仑上代的恩怨所破坏,甚至自己成为昆仑掌教,到后来领导正道,全都是魔界的人刻意算计。从他进入昆仑的一刻起,就被卷入了神魔争斗之中,担负起平凡人所有的七情六欲。甚至于在他归于平凡之前无意赠送的一本《多情剑谱》,引发了后来江湖的一场腥风血雨,为自己招来一波波的事端。
学千秋的诗号一开始是“道海无边尽,逍遥学千秋”,表现出逍遥隐逸的世外高人形象,到他越陷越深之时,诗号则变成了“世事尘埃烦不了,一生悟道学逍遥。逃名隐性难回避,只愿苍天把人饶。”。学千秋的智慧与武功不是他作为男主角吸引人的地方,他也不需要一个女角色来丰富自己的故事,他在无穷无尽的情海魔涛之中的挣扎构成了他最大的魅力。在所有布袋戏主角之中,很少有人表现出如此明显的缺点——一个重情重义的完美主义者,带着巨大的历史包袱,这就是神魔的当家一哥学千秋。
其实仔细观察就发现,神魔世界中的角色基本都对“情感”的牵绊很了解,却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神魔前期最精彩的一场智斗就是将人的“情”作为筹码进行的一次曲折的博弈:祆冥利用学千秋对断痕之情设计神魔之剑互击,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引出道罪、释放魔尊、刺探学千秋的隐藏身份,同时故意引诱学千秋的师兄入魔以钳制前者,乃至于引出无上师与风静海,最终达到释放侠魔玉箫郎的目的;而长眉尊者却利用学千秋与傀修罗的心结故意引发新一轮神魔之争,又故意造成了正邪双方的对立;五皮郎中利用学千秋护犊的感情结束持续千年的神魔争斗,顺机引出任飘踪参与江湖之事。神魔将情感的作用放得很大,在神魔故事中,一名角色的死亡通常不是因为技不如人或是智力欠缺,而是“情感”驱使着他们选择了死亡。
以神魔重启后的魔纪天下30集,风静海亡于殷一笑的武戏为例。莫名梦觉・风静海乃昆仑上一代的传人,与无上师有着杀师、夺爱之恨。最终他如预期一般杀掉无上师解恨,但是浮现在他脑海中的却是恋人素素与无上师厮守在黄泉的画面。风静海故意不去治疗学千秋造成的伤势,因为在感情上的失败、报仇后的空虚感迫使着他放弃苟延残喘的生命——单论武力,双刀四剑可能敌不过拥有旋流风体的风静海,但后者的一心求死,最终还是导向了悲剧。
这就是感情在神魔故事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要观看神魔三部曲,一定要切记此点。值得一提的是,神魔的感情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广泛的:我们将在下面讨论神魔整体对观众抱持的一种温情
千锤万凿:神魔的呈现本位
神魔是呈现本位的:就像新金光是剧情本位,而霹雳是市场本位一样,这代表了一个系列的重心。神魔即使放在今天仍然属于上乘,原因在于拍摄者对品质的追求,我们有理由相信,神魔经过详尽的计划,不断地打磨。在一个发行了三部的电视布袋戏系列里,居然没有明显的破格,三年间几乎没有周边产品、线下活动。萧建平先生显然考虑的不是经济利益(霹雳崛起后拍摄电视布袋戏几乎是注定赔钱的),而是真正的把剧集做得尽善尽美。我们在神魔之中看见太多对观众的人文关怀:有名有姓的角色,不分一线二线三线,即使是一个龙套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独特的口音;每一场打斗都不会被莫名打断,对阵的双方即使实力差距极大,也很少出现“秒杀”的现象。你能看到一个上古大魔王和一个喽啰打得有来有回,但你不会觉得大魔王很弱,好像所有神魔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底牌和原则,武戏成为表现其特性的一种方式。我们说神魔是呈现本位的,是考虑了神魔最终呈现
给观众的影音效果是不可分割的:神魔的偶的造型、配乐、口白甚至剧情,都不能被简单地分离。不单一的追求剧情,走向流智的死循环;也不追求偶型的优美,忽略与世界构架是否契合,完美地遵守了奥卡姆剃刀原则。我们认为神魔布袋戏是目前所能见,简洁而不简单,平凡中显现非凡的系列,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单纯欣赏布袋戏表演艺术的戏迷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