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词典

名与实,文字与思维,抽象与具象,都被包括在了这些工具书中。而随着对语言力量的正视,再度看待这些词典的时候,我便会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审视那奥妙无穷的文字世界。

从我正式上学接触第一本新华字典一来,经手的辞书也不少了。这其中主要是语言类的词典,专业的参考书到现在我也很少注意1

以前我没事喜欢翻的词典,主要是那时候学生间十分流行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高阶。其实我没买过这两本词典,基本都是在借别人的用;有时候不看,就是过过手瘾,借过来镇在桌子上。看词典有时候的确挺有趣的,毕竟随机地翻开一页,会找到哪些词总是带有一种吸引人的不确定性;而文字的魔力——引发语言乃至思维的活动——也在词典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现,很多时候与其说我是想翻字典学习,倒不如说我是想找几句句子读读。它不如那些文学名著一般「无聊」和艰深,也不像地摊杂志一样无趣,倒是很适合临时的消遣。至于能不能记住那些释义,那倒是次要的。此外就更不必说那些或多或少反映出抽象概念的百科全书式的词条了。

实体词典的厚重有时候给我一种安全感,觉得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可以学习的知识是一件很令人安心的事情。这种心理活动很像我看到大部头的著作时按耐不住的渴望,但还是有一些区别。词典的编排方式,更适合休闲时的阅读,不必一定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而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查询变得更简单了,也更让人沉迷于其中。

我最早接触电子词典是从专有设备开始的。学生时代流行的电子词典,是一种小小的可翻盖式的设备,大小和手机差不多,除了查词,还可以玩游戏、播放多媒体等,堪比新时代的小霸王学习机。不过虽然使用拼音选字不太方便,它的查询效率还是很高,挺受学生的喜欢。它的一个特点是多词典查询,另一个特点则是快速跳转(通过索引词典间的链接)。这样一来「阅读」就不需要在词典里翻来翻去,只需轻轻一点即可。每次用它查词的时候,我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其他不相干的词上,尤其是在高三那段紧张的岁月中。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情况下,这也算是一种放松方式吧。

后来接触了计算科学,成为了一名工科生的时候,语言学习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但我的PC上还是安装着Goldendict,里面珍藏着我喜欢的很多电子词典。在偶尔需要查询单词或者概念的时候,这类软件带给我的体验超过了专有的电子设备,但我有时觉得自己很少再有闲心去慢慢读它们了。

我对于词典的喜爱似乎已经脱离了实际基础,被压缩成了一个简单的情感符号,不再具有特别的原因。这些年来,我收集的词典越来越多,它们足以让我接近完美地学会一个词,或是全面地理解一个概念,但我使用它们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似乎我已经不再满足于别人的解释,想要用自己的实践去理解这一切。但我依然不断提高词典收藏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把它们当作了亲身实践失败后的最后靠山。有时候,我感觉它们就像是语言的最后港湾,保存着那些文字形态的思维——无论我如何看待它们,它们会一直这样传递下去。

名与实,文字与思维,抽象与具象,都被包括在了这些工具书中。而随着对语言力量的正视,再度看待这些词典的时候,我便会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审视那奥妙无穷的文字世界。


  1. 这和我的专业也有一点关系,就计算机这一行来说,的确很少见到有人会去翻专业词典。但是编程参考、开发者指南也算是另一种「词典」吧。 ↩︎

发表于 2019-11-03 最后修改于 2020-09-06
JS
Arrow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