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无所遁形

回到往日时光已不可能,面对平台性垄断的隐私侵犯,只好道一声呜乎哀哉。但是网络不是什么第五空间,只不过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模型而已,总有些事情,它们永远无法表示,也无法知晓,而这才是生活非机械化之处。

我这学期开始学习古琴,到如今也不过两三个月,倒没什么好说明的。只是今天偶然上了一趟Youtube,很诧异地发现主页多了很多古琴曲的推送。Google的算法着实精准,但它是从什么渠道知道我的喜好的呢?

我开始细数可能的路径。首先是Google和Youtube的搜索记录,里面没有任何和古琴相关的内容,于是最大的嫌疑落在了安卓手机上。为了调弦方便,我安装了一个古琴调音软件,但并不是从Play下载的,不过这并不妨碍GMS暗中收集应用使用的信息,并传回其总部。

只是单凭这一点,恐怕还不足以确定我近期的行为。深入思考下去,我在互联网上其他和古琴打交道的地方都是国内的服务,一是在B站看过不少视频,二是知乎看过几篇文章,三是京东随手搜索过价格,四是在微信里聊过相关话题。作为Chrome的半抵制者,我想问题不是出在浏览器。当然,这些服务的帐号都不是用gmail注册的,所以服务商出售相关信息的概率倒也不大。可一旦属实,就意味着个人在网络上的主体被关联了起来,问题怕是更加严重。

这些猜想没法验证,想了半天也没有定论,反倒是忧虑起来。想起最近苹果被发现监视用户的应用使用数据的事情,不由感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的一切隐私都不复存在。常常听到一种观点,说为了便利人们便放弃自己了自己的隐私,我倒是不以为然。很多功能都已经有了开源实现,可以自行托管,关键问题在于,人们是否愿意离开这些垄断平台,转向使用这些解决方案。

垄断平台的巨型生态在对内提供便利的同时,加紧将互联网阻隔在外,造成了如今的孤岛化。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形成的反馈,会让他们永远依附在一个平台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将可以随心所欲地掠夺,隐私只不过是其中之一。那些习惯了MacOS的用户,为Apple贡献着海量的用户数据;支付宝的普及,让它胆敢只用不到5%的现金进行借贷服务,并且对新监管政策说三道四。世界上的各个平台,有哪一个可以独免呢?

回到往日时光已不可能,面对平台性垄断的隐私侵犯,只好道一声呜乎哀哉。但是转念一想,网络不是么第五空间,只不过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模型而已,总有些事情,它们永远无法表示,也无法知晓,而这才是生活非机械化之处。

发表于 2020-09-03 最后修改于 2020-11-30
JS
Arrow Up